香港与中国内地的独特联繫,是其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显著特徵之一。香港作为进入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渠道,为国际投资者提供了广泛的投资机会。随著 2022 年接近尾声,我们可回顾过去 12 个月在这方面取得的进展。
首先值得一提的是,香港作为金融市场的枢纽,是一国两制的有力例证。这一治理原则使香港特别行政区为国际投资者在内地投资提供极具吸引力的商业环境——包括其普通法法律体系、资本自由流动和英语作为官方语言。
2022 年香港与内地互联互通最重要的发展,大概在国家主席习近平 7月访港时发生。他在讲话中表示,北京致力于落实一国两制原则,从而确保香港能保留其国际金融中心的特徵。
深化联繫
2022 年,香港作为超级联繫人角色的基础越趋稳固,其与内地金融市场的联繫也越来越紧密。
当中最大的升级是沪港通,它将交易所买卖基金 (ETF) 添加到国际市场的北向投资者和内地南向投资者的可交易证券名单中。
这是沪港通自 2014 年推出以来最大的改进之一,因为它为国际投资者提供了被动投资世界第二大股票市场的机会,同时让内地投资者涉足全新的离岸市场产品。
在引入 ETF 后的首数个月,沪港通交易量非常强劲。 8 月份港股通(南向交易)成交额达 82 亿港元,较上月的 43 亿港元增长 90.6%1。
展望未来,互联互通将扩大并纳入更多证券。例如,已宣布会开展的互换通(利率互换市场互联互通合作)或将成为全球首个衍生品相互市场准入计划,这将与债券通形成互补。国际投资者将能使用新渠道在内地进行人民币利率掉期交易。
其他酝酿中的措施包括:把海外企业纳入沪港通的南向通道。若落实有关安排,内地散户投资者将首次能在港购买海外市场的股票,并可增加香港作为国际企业集资平台的吸引力,因为相关企业能受惠于内地庞大的资金池。
促进民间资本
香港的互联互通不仅限于公开市场,随著 18 项支持深港风险投资共同发展措施在9月份发布,私募基金市场获得了全新的支持2。综合来看,这一系列措施为香港私募股权行业提供了优惠政策,同时促进深港互联互通机制建设。
深圳前海管理局将支持符合条件的香港有限合伙基金(LPF)在前海设立合格投资实体开展境内投资,同时扩大外商投资股权投资管理企业(QFLP)计划,以增加投资范围并减少处理时间。
更广泛地说,香港和前海将探索利用跨境监管沙盒机制,促进香港和深圳私募股权市场的联动发展。
香港和深圳之间更紧密的合作将为两地带来协同效应。香港的国际金融地位与深圳充满活力的新经济生态系统相辅相成,对寻求风险投资的国际投资者极具吸引力。
更多互联互通
展望2023 年,香港与内地之间的金融联繫将会更趋紧密。近年来互联互通的发展势不可挡,债券通新增南向通道和理财通的推出就是明证。
当然,有关机制仍可促进更多跨境链接和包含更多资产类别。在未来 12 个月,我相信将有更多深化和扩大香港互联互通的新发展可向大家汇报。